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李白 >> 诗仙李白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横江词与横江疏笺
作者:诗仙李白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1:01:10
载入中…
 


宋蜀本《李太白文集》卷七有《横江词六首》,诗云:
人言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寻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
这是一组脍炙人口的诗篇,为古今众多的选本所收。但是关于此诗的写作地点和内容,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歧议,本文特作以笺证。
一 关于诗中的横江,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白诗选注》、1
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李白诗选》、1984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李诗咀华》、1985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白诗选讲》皆注曰:“横江,即横江浦,在安徽和县东南。”这是一个谬误。不仅把横江误作了横江浦,同时也将李白“欲渡”和作诗的地点误认在长江之西的历阳(今和县)。

各本诗选的谬误,盖源于清人王琦在《李太白全集》中的《横江词六首》所作的题注。王琦云:“《太平寰宇记》:横江浦,在和州历阳县东南二十六里。孙策自寿春欲经略江东,扬州刺史刘繇遣将樊能,于靡屯横江(今按:《资治通鉴》叙此事处,胡三省注为横江渡),孙策破之于此。对江南之采石,往来济渡处,隋将韩擒虎平陈,自采石济,亦此处也。”显然,《太平寰宇记》原来所说的是“横江浦”,而非“横江”。

关于“横江”,《太平寰宇记》有云:“(历阳)东南至横江西岸一十五里,大江中心为界,与宣州当涂县相接。”这里说的“横江西岸”显然即大江西岸,也就是说,横江即历阳与当涂相夹的这段南北流向的长江。那么“横江浦”在哪里?清同治时陈廷桂所纂《历阳典录》引“古志”云:横江浦“当即今牛屯河”。《安徽通志》所述同此。今天,位于和县东南的牛屯河仍与长江相连,说明当年横江浦乃系一条与长江相通的河流之地。其河流与长江相接处,很可能即是历阳境内的“横江渡”。
弄清了地名,长期以来关于李白欲自历阳渡江(即《横江词》作于历阳)的说法便难以成立。
而可将李白“欲渡”和作诗的地点确定在采石(即牛渚)。这有两点可证。其一,诗中有“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句,王琦注引“《太平府志》:采石驿,在采石镇滨江,即唐时横江馆也。在明为皇华驿”。如果李白不是欲自采石渡江,此句即不可解。王琦既误 引注横江浦为横江,在历阳境,又引注横江馆在采石,本已自相矛盾,后世注家亦何致粗疏如此!其二,《横江词》中有“横江西望阻西秦”句,是说李白在长江东岸采石,西望长安,恰为横江(长江)的风浪所阻,欲渡不能。如果他是在历阳西望,横江则在他的背后,不存在阻的问题。
二 关于《横江词六首》的内容,一般认为系“山水诗”,也有解为“
政治抒情诗”的,这并非毫无道理。然而,无论“山水诗”论者还是“政治抒情诗”论者,都未能说明诗中诸如“海潮南去过寻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一类状写江水景象的原委,从而作出合理的解释。今按清《当涂县志》、《太平府志》皆将“牛渚春潮”列为“姑孰八景”之一。《采石志》载有明初史馆编修李汶《牛渚春涛》诗云:“牛渚矶头望眼开,桃花浪暖积成堆。随风怒卷半山雪,带雨雄轰彻夜雷。”诗中状摹的景象与李白《横江词》极相类,只不过李白所见到的江潮甚至超过浙江(今钱塘江)八月的秋潮,因而比李汶所见的春潮更为壮观。

李白所写的是春潮吗?这可以从诗中“月晕天风雾不开”句寻解。稽考当涂采石的气象史,秋天清气高爽,唯有春季才会有月(日)晕、狂风、雾不开同时出现的天气。因此,可以断定,当年李白欲自采石渡江北上,恰如牛渚“春潮”,欲渡不能,故作是诗。只不过“牛渚春潮”之名,直至明初才出现罢了。
“牛渚春潮”,即是今人所称潮汐引起的海水“倒灌”情景。《横江词》中所描写的牛渚“春潮”是十分壮观和惊心动魄的。它有三个景象特点:一是涛似连山喷雪;二是如山的浪潮逆江水而上,过采石而达寻阳,说明唐时的潮界区在寻阳;三是春潮期间,风波险恶,船舶难渡。联系当时的政局,李白自然不免会想起古乐府《箜篌引》里的《公无渡河》之歌,因而衍为诗句。应当指出,今之诸家不能谛解此诗的原因,是自清乾隆朝以后,“牛渚春潮”已经消失。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不防将唐以后所描写的“牛渚春潮”的主要诗句罗列如后,以证明横江中这一奇观的消失,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

元代赵孟盚《蛾眉亭》诗云:“牛渚风生万壑哀”,“苍龙直下蛟龙吼,白浪排空鹅鹤回”①,说明元代牛渚“春潮”的浪势如唐。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泸州知州陈五典在《采石吟》中写道:“水平天际上白云,天落水中分采石。潮去潮来玩岁华,波深波浅信潮汐”②,是说此时受潮汐影响,江潮仍然很大。然而到了乾隆后期,刑部主事孙星衍《针鱼嘴对江翠萝诸山》却云:“江豚翻波早潮突,独鹤飞迟觉天阔。收帆岸上客始惊,却视一舟轻欲没。山头晓寒收断霞,树影细碧如笼纱。狂风吹衣不得渡,隔岸青山谪仙妒。”③这是诗人在和县针鱼嘴见到的春潮:鹤已可在江上飞行,大胆的客子也可乘渡,而诗人却未渡江。说明“牛渚春潮”已明显不如以前那样来得猛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乾隆三十七年三月三日,黄景仁在《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中有“潮到然犀亭下回。”④句。说明此时的潮界区已经下移至采石江面一带。可以想象,这里既然已处于海潮上溯的末端,那浪头也便成了强弩之末,当是多么地 软弱无力。自此以后,描写“牛渚春潮”的诗句便几成绝响。
“牛渚春潮”逐渐消失的原因,乃是横江及长江下游河道演变所致。一方面,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长江入海口逐步下移,潮界区也随之下移。另一方面,湖口至镇江江段堤岸受淮阳地盾较强烈掀斜影响,东岸较为稳定,西岸却逐渐下降,采石江面逐渐增宽。据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论证:采石至慈姥山岸段,“元代以前,西岸显著向东突出成大凸岸,采石江面极为狭窄,两岸樵声相闻,可辨人眉目,估计采石江面最大宽度不得 超过1公里。”元、明、清三代,江心沙洲大量涌现与合并,嘉靖《郑开阳杂著》称“成洲”,乾隆《当涂县志》称“鲫鱼洲”,光绪《江南安徽全图》称为“江心洲”。由于这一沙洲的扩大,分汊河道的发展,西岸受江潮冲击,坍塌严重,岸线不断后退,使原来向东突出的弯曲的大凸岸变成了顺直江岸,亦即使原来“瓶口形”的江岸逐渐敞开。故而《历史自然地理》“长江概述”认为:江心洲的形成,是长江中下游河床演变的主要表现。显然,这也是“牛渚春潮”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时至今日,受潮汐的影响,采石江面虽仍有潮差,但最高值不过13米,最低值只有1厘米。“牛渚春潮”的壮丽景观已一去不返。弄清了这些。李白《横江词》中所描写的景象,便豁然可解;同时,弄清楚历史上横江的地理演变情况,对于正确理解古人的其它文史作品,也是很有益处的。

注释:
①《元诗选》初集《松雪斋集》
②南京图书馆藏《李翰林姑孰遗迹题咏类抄》卷六
③《丛书集成》初编《芳茂山人诗集》
④《两当轩集》卷第四

[来源:https://www.libaiwang.com/lb/201208/6676.html ]
诗仙李白网
【和卢侍御通塘曲】
【山鹧鸪词】
【古意】
【草书歌行】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临路歌】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清溪行(一作宣州清溪)】
【玉真仙人词】
【怀仙歌】
相关诗词
横江词六首
横江馆(横江津渡)
横江 (楚江、西江)
李白《横江词六首》赏析
《夜泊牛渚怀古》与《横江词
《横江词》发 微
谈《横江词》的写作背景 —
《横江词》发微
关于《横江词》的两个问题
横江词六首(其一)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