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李白 >> 诗仙李白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姑熟十咏》作者辨证
作者:诗仙李白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1:01:11
载入中…
 

 

《姑熟十咏》的作者是谁?在李白长眠当涂谢家青山之后,李日方于太宗雍熙三年(986)奉束力编纂成《文苑英华》,乐史于宋真宗咸平元年(998)编成校刊本《李翰林集》,宋敏求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编成分类本《李太白文集》,曾巩在宋敏求分类本的基础上,完成《李太白文集》,在此前后三百年内,并不存在《姑熟十咏》的作者是谁的问题。问题是苏东坡首先提出来的。
苏东坡曰:过姑熟亭下,读李白《十咏》,疑其浅近。孙邈云:“闻之王安国,此乃李赤诗,秘阁下有赤集,此诗在焉,白集中无此。赤见柳子厚集,自比李白,故名赤。其后为厕鬼所惑 而死。今观其诗只如此,而以比李白,则其人心恙已久,非厕鬼之罪也。”(转引王琦《李太白全集》)对于《十咏》,苏东坡不但断然否定该诗是李白所作,并且还明确指出它的作者是李赤。苏东坡的这一看法,在当时就传播人口,而后来的许多诗话作家在各自的著作中又纷纷转载、引用,因而影响极大,并造成了很大的混乱,遂使《十咏》的作者问题成为一件历史公案。陆游在《入蜀记》中,也作了大体相同的记载,并且还记述了苏东坡同自己的好友,当涂著名诗人郭祥正的一番争论:《李太白集》有《姑熟十咏》,予族伯父彦远尝言 ,东坡自黄州还,过当涂读之,抚手大笑曰:“赝物败矣,岂有李白作此语者!”郭功父争以为不然。东坡又笑曰:“但恐是太白后身所作耳。”功父甚愠。盖功父少时,诗句俊逸,前辈或许之以为太白后身,功父亦遂以自负,故东坡因是戏之。
陆游的看法同苏东坡如出一辙,也认为《十咏》不是李白的作品,只是他没说《十咏》的作者是李赤。其《入蜀记》卷三云:李太白往来江东,此(池)州所赋尤多。如《秋浦歌》十七首及九华山、清溪、白笥陂、玉镜潭诸诗是也。《秋浦歌》云:“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又曰:“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则池州之风物可见矣。然观太白此歌高妙乃尔。则知《姑熟十咏》决为赝作也。
王琦也未断定《十咏》的作者是谁。是李赤?还是罗愿在其《新安志》中所说的那个南唐翰林学士李白?还是其他什么人?《全唐诗》的编者对《十咏》的作者问题采取了李白、李赤两存的办法,即在李白《姑熟十咏》题下加注“一作李赤诗”,在李赤《姑熟杂咏》题下加注“一作李白诗”。明代高木秉《唐诗品汇》中选了《十咏》中的五咏(《丹阳湖》、《谢公宅》、《凌台》、《慈姥竹》、《望夫山》),统统归在李赤名下。
常秀峰、何庆善、沈晖《李白在安徽》,朱世英、高兴《古人笔下的安徽胜迹》,黄季耕、浦金洲《安徽历代诗选》,浦金洲《历代诗人与安徽》,均认为李白是《十咏》的作者。苏东坡过姑熟读《十咏》,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的事情,迄今已过去了足足九百个年头。本文旧事重提,对《十咏》的作者问题试作一番辨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所 谓 “浅 近”苏东坡读《十咏》,疑其“浅近”,便抚手大笑道:“赝物败矣,岂有李白作此语者!
”任何一位伟大的诗人,包括李白、苏东坡、陆游在内,其作品绝不可能齐刷刷的全都是“高妙”的精品,而与浅近、平庸之作无缘。翻一翻文学史,地无论中外,时无论古今,还不 曾有过这样的一位诗人。不曾有,也不可能有,因为这不符合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苏东坡除笑话《十咏》“浅近”外,还批评了《悲歌行》等诗:“《太白集》中有《悲来乎》、《笑矣乎》及《赠怀素草书》数诗。决非太白作,盖唐末五代间贯休、齐已辈诗也。余旧在富阳,见国清院太白诗绝凡近,过彭泽唐兴院又见亦非是。良由太白豪俊,语不甚择,集中往往有临时卒然之句,故使妄庸敢尔”。(引自咸淳本《李翰林集》卷二十)。
一边笑《十咏》“浅近”,认为不是李白的作品,一边又说“太白豪俊,语不甚择,集中往 往有临时卒然之句”。什么“语不甚择”、“临时卒然之句”?说的就是“浅近”。而这种“浅近”,苏东坡说,李白集中还“往往有”。这些“浅近”之作,马上又成了“赝作”。刚刚说完李白“往往有临时卒然之句”,一转身又大笑“岂有李白作此语者”,这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又是什么呢?苏东坡说的“浅近”、“凡近”,还有陆游说的“高妙”,各自心目中的浅近、高妙,可能相差无几,但也可能相去甚远,甚至大相径庭。这样的现象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李白的《题东溪公幽居》七律一首,裴斐先生认为“此首在李白诗中实属 平庸之作”,而明人王昌会竟称其“冠绝古今”,并说王安石、胡诠“心服,屡和均压不倒”。裴先生讥之曰:“但可见此公及王安石、胡诠辈之殊乏眼力耳”。(见裴斐《李白与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载《中日李白研究论文集》、《文学遗产》861)又如《笑歌行》、《悲歌行》二首,首先有苏东坡,而后又有严羽、胡震亨、朱谏、沈德潜、王琦,直至今人朱金城先生,众口一辞,“各家均定为伪作”(朱金城语),其根据不外是苏东坡所说的“绝凡近”。而郭沫若则认为是“彻底打破了‘温柔敦厚’的老教条”,“突出了李白的积极性一面”的佳作(见《李白与杜甫》)。安旗先生也认为是李白所作,其《李白年谱》云:《笑
歌行》多反语,《悲歌行》多绝望语,皆至忿至悲至痛之辞也。诗为心声,若无至忿至悲至
痛之身世,其何能至此!
按照龚自珍的说法,李白真诗只有一百二十二篇。龚自珍云:“李白集十之五六伪也。有唐人伪者,有五代十国人伪者,有宋人伪者。……予以道光戊子夏费再旬日之力,用朱墨别真伪,定李白真诗百二十二篇”。(转引詹《李白诗论丛》)。
詹先生说得好,这种“全凭主观”别真伪的作法,“殊难使人心折”。既然认识是如此的天差地别,再讨论《十咏》浅近不浅近,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再说,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所谓“秘阁下有赤集,此诗在焉” 如果真的秘阁下有赤集,并且《十咏》就在赤集中,也许就不会有人再去争论什么《十咏》的作者是谁了。问题在于此话可疑之处实在太多。第一个可疑之处是,此话是苏东坡从孙邈那儿听来的,孙邈又是听王安国说的,其可信程度不能不大打折扣。
第二个可疑之处是,所谓的《李赤集》,一不传世,二不见于唐宋任何一种史籍的记载。苏东坡之后有人说起李赤与《李赤集》,也只是把苏东坡说过的话重复一遍而已。第三个可疑之处是,李赤诗,《文苑英华》却一首未收。该书是李日 方奉宋太宗之命领衔编纂的,参加编纂的有扈蒙、宋白等二十余人,前后用了五年多时间,选录作家近二千二百人,作品近二万篇。奇怪的是王安国所见到的《李赤集》为何李日方等人谁也不曾见到?或者见到了,为何又一首不收?
第四个可疑之处是,《文苑英华》选录李白作品二百三十九篇,彭叔夏作《文苑英华辨证》,其中也订正了李白的一些谬误,而对《文苑英华》收录的“八咏”却未着一辞。第五个可疑之处是,《文苑英华》收有《十咏》中的“八咏”,署名李白,而不是李赤。王安国曾在秘阁供过职,而“八咏”即来源秘阁藏书唐人选本李白 集,王安国“白集中无此”这种话又从何说起呢?第六个可疑之处是,“秘阁下有赤集,此诗在焉”这句话,王安国说过没有?关于苏东坡过姑熟,谈《十咏》一事,可视为原始记录的《仇池笔记》是这样记载的:“姑熟堂下咏,怪其语不类太白。王平甫云:此李赤诗也。赤自比李白,故名赤。后为厕鬼所惑死。今观其诗止于此,以太白自比,其心疾已久矣,岂厕鬼之罪耶!”咸淳本《李翰林集》则云:“东坡先生云:舟次姑熟堂下,读《姑熟十咏》,怪其语浅近,不类太白。孙邈子思云:吾闻之上(当作“王”)平甫,此李赤诗也。赤见《柳子厚集》,自比李白,故名赤。其后为厕鬼所惑以死。今观其诗止于此,而以太白自比,则其人心疾已久矣,岂厕鬼之罪耶!”《仇池笔记》与咸淳本《李翰林集》中的“东坡辨证之语”,都没有“秘阁下有赤集,此诗在焉,白集中无此”的话。那么,这几句话极有可能是好事者在传抄中凭自己的想当然添加上去的。第八个可疑之处,也是最大的一个可疑之处是,真有李赤这个人吗?
关于李赤其人 李赤,见柳宗元《李赤传》。查《全唐文》,柳宗元共有带“传”字的传记散文七篇,即《刘叟传》、《宋清传》、《种树郭驼传》、《童区寄 传》、《梓人传》、《李赤传》与虫负虫K版传》。这些传记散文,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几乎每篇文章都分为传和论两个部分,并且重点在论而不在传,传不过是借题发挥的材料,论才是文章的灵魂,主旨所在。
其二,与一般的史传文不同,是它对真实性的追求,首先不是史学意义上的,而是文学意义上的。这就使得柳宗元的这些传记散文有着更多的夸张、虚构成分和鲜明的寓言色彩。柳宗元的传记散文显然是不能当作二十五史中的本纪、列传来读的。《李赤传》更是如此。李赤,江湖浪人也。尝曰:吾善为歌诗,诗类李白,故自号曰李赤。(《李赤传》)。姓甚名谁,何许人也,一概不知。你叫李白,我就叫李赤。“诗类李白”只是自我感觉。这比“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五柳先生,不是更不着边际么?这就是说,文章一开头,便明白无误地告诉了人们,此文不可当真看,李赤不过是个子虚乌有的人物。文章接下去关于李赤所作所为的描写更是荒诞不经。这种描写无疑更进一步地突出了文章夸张、虚构的特点:此公一有机会就往厕所里钻,就往粪坑里跳,常常闹得满身满脸尽是粪便,还说什么人世间是污秽的厕所,而厕所则是“钧天清都”。最后,他乘人不备,终于一个高台跳水,钻进了粪坑,只露出两只脚在外面 ——呜呼哀哉了。
柳宗元之所以编造出李赤这个子虚乌有的人物,是要借此揭露、批判今世之人的荒谬可悲:今世皆知笑赤之惑也,及至是非、取与、向背决不为赤者,几何人耶?反修而身,无以欲利好恶迁其神而不返,则幸耳。又何暇赤之笑哉!
关于李赤其人,柳宗元以后的说明文字,都不过是重复《李赤传》而已。如《全唐诗》云:李赤,吴郡举子,尝自比李白,故名赤。李赤这个子虚乌有的人物,苏东坡竟然信以为真,真令人难以置信!关于太白后身郭祥正 郭祥正,字功甫,当涂人。其生卒年不详。《宋史》说他“母梦李白而生”。少有诗声,曾受到大诗人梅尧臣的称誉:“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也。”后来梅尧臣在其《采石月下赠功甫》诗中写道:“青山有冢人漫传,却来人间知几年。在昔孰识汾阳王,纳官贷死义难忘。今观郭裔奇俊郎,眉目真似攻文章。死生往复犹康庄,树穴探环知姓羊。”再次称赞郭祥正为“太白后身”。
郭祥正的《题人山居》、《金山行》诗,大为王安石称赞。王安石、郭祥正还同登金陵凤凰台,追次李太白韵。郭祥正“援笔立成,一座尽倾”。郭祥正诗崇尚李白,纵横奔放。《宋百家诗存》说他的古体诗“沈雄劲伟、如波涛万叠,一涌而至,莫可控御。不特句调仿佛太白,其气味竟自逼真”云。
郭祥正的一生遭遇与李白也颇多相似之处。如他的志在千里却又仕途蹭蹬,他的屡遭打击迫害,以至终身不得志等等。熙宁年间,郭上书神宗皇帝,“奏乞天下大计专听安石处画,有异议者虽大臣亦当屏黜”。神宗也认为郭祥正有才可用。谁知王安石却因“耻为小臣所荐”,而“极口陈其无行”。郭祥正遂以殿中丞致仕,并自号醉吟先生。这同李白的“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书情赠蔡舍人雄》)不是一模一样么?李白因从事而被捕入狱、长流夜 郎,郭祥正也曾因触怒朝庭使者而遭冤狱,五年后才得以平反昭雪。他们最后的归宿更是一般无二:晚年皆盘桓于当涂青山,郭祥正死后即葬在青山李白墓侧。陆游在入蜀途中,曾游青山太白祠。他看到的景象是令人感动的:“太白乌巾白衣锦袍,又有道帽氅裘。侑食于侧者,郭功甫也。”(《入蜀记》卷三)有当涂父老的这种安排,郭祥正也该含笑于九泉了。
郭祥正的诗集也以“青山”命名。在三十卷《青山集》中,卷七收集了用李白韵写的诗共四十一首。其中《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与《追和李白姑熟十咏》,咏唱的都是秋浦、姑熟的山水风物人事。这就不仅是追和,而且也是追踪了。郭祥正认为《十咏》是李白作品, 对此他是坚信不疑的。当时,郭祥正同苏东坡的争论是十分激烈的。激烈的程度,从“功父甚愠”一语可以想见。郭祥正是当涂人,又是著名的诗人、学者,他对自己的所崇拜的大诗人在自己故乡的活动、创作,比别人,比如说比苏东坡、陆游,要更关心一些,更熟悉一些,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十咏》的作者问题,郭祥正的看法比苏东坡、陆游等人要更权威一些,更可信一些,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考虑到这一情况,我想,绝大多数人也都会投郭祥正赞成票的吧?

[来源:https://www.libaiwang.com/lb/201208/6677.html ]
诗仙李白网
【和卢侍御通塘曲】
【山鹧鸪词】
【古意】
【草书歌行】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临路歌】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清溪行(一作宣州清溪)】
【玉真仙人词】
【怀仙歌】
相关诗词
姑 熟 十 咏
姑熟亭
姑熟溪
姑熟(城)
春于姑熟送赵四流炎方序
夏日奉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
松江重礻右和李白《姑熟十咏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