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李白 >> 诗仙李白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李白殡葬龙山原委浅析
作者:诗仙李白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1:01:06
载入中…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冬,李白在当涂病逝后,初殡城东南十里的龙山东麓。五十四年后,即元和十二年(817),由范传正将李白墓从龙山迁葬至青山之阳。新墓与旧坟相隔一条青山河,约距六里。一千多年过去了,范传正所迁李白新墓历尽沧桑,几经修葺,后人瞻仰凭吊不绝。但是,龙山东麓的旧坟已湮没,连遗址也无法考证。当时,范传正之所以为李白迁墓,是因为他在当涂访李白二孙女,得知诗人“志在青山,遗言宅兆,顷属多故,殡于龙山东麓,地近而非本意”,于是了却了李白生前这个遗愿。李白既然“志在青山,遗言宅兆”,为什么死后却被“殡于龙山”呢?现就这个问题试析几点原委:一、李白病逝时,李阳冰已经远离当涂。李阳冰离开当涂的时间大约是在代宗宝应元年底或第二年初;而李白是死于宝应二年,即广德元年冬。何以见得?这要从李白逝世之前,投奔李阳冰,抵达当涂的时间说起。李白的两首诗《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和李阳冰《草堂集序》叙述得很清楚。代宗宝应元年十月,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会诸道节度使及回纥兵于陕州,首战洛阳北郊,大破史朝义,再复洛阳。当时捷报传
来,李白闻讯毅然决定从军,不料因病半道折回金陵。此时,李白已穷困潦倒,无所依靠,窘迫带病又乘舟来当涂。开始,李阳冰不知其来意,见《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后,才把处于困境的李白挽留下来。李白一到当涂,就病重卧床不起,在枕上将手边诗稿尽付李阳冰,托之编集作序。这时正值李阳冰“临当挂冠”。然而,李阳冰接友以仁,不仅把李白住所安顿好,而且还为之撰《草堂集序》,此序时为宝应元年十一月初十。之后不久就卸任了。所谓“临当挂冠”,就是即将离任。按唐代官制,授选一般每年修订、颁布一次,选限从头年十月开始至次年三月结束。可见,李阳冰离任最迟也不会超过第二年三月。再据周祖谟先生由碑刻所考,李阳冰仕履“盖当肃宗乾元之初为处州缙云令,宝应初迁宣州当涂令,代宗大历中擢集贤院学士,建中初领国子丞,兴元初以将作少监致仕”,其中上元二年七月在缙云,“尔后乃退居吏隐山,未久,殆即迁官当涂矣”。但是其“生平所为官职,殆尚不止此”(《问学集》)。由此看来,李阳冰任当涂县令不过一年左右,时间约为上元二年末或宝应元年初到任,至宝应元年末或宝应二年即广德元年初离任。也就是在撰《草堂集序》后离任北归的。当时,李白并没有死。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只字未及李白之死。“公又疾亟”“
枕上受简”,明明是指李白病重时的托付。然而后来有人却歪曲理解为“垂危”“临终”之嘱托,甚至臆断死于宝应元年十一月。未免太想当然了。象郭沫若同志为了解释李白在当涂横山石门、龙山登高等活动的诗意,竟然把李白到当涂的时间推前了一年,谓之上元二年投奔李阳冰。事实恰恰相反,李白来当涂应是宝应元年冬,寓居将近一年,约卒于广德元年(即宝应二年)冬。据《全唐文》,代宗下《用尊号赦文》到各地方州县举荐受封是广德元年七月,直至“广德二
年正月丙午,诏举堪称御史、谏官、刺史、县令者”(《新唐书》),所以“代宗登极,广拔淹瘁,时君亦拜左拾遗,闻命之后,君亦逝矣”(刘全白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这对李白卒于广德元年冬是有力佐证。还有李白死时,李阳冰没有为之刻碑书铭,这是李阳冰不在当涂的又一证明,李阳冰虽在仕途上不得志,却以文字学、篆书称著。他与李白是莫逆之交,再加上同族叔侄关系,非同一般。李白在诗中多次对李阳冰歌功颂德,十分敬佩;李阳冰对李白也很尊重,并作过高度评价和赞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
与 欠 ”。既然如此,李白死了,李阳冰如果在当涂,那么,不仅会把他安葬在青山,而且会为之刻碑书铭。然而,从目前所发现资料来看,除《草堂集序》外,别无他见。由此可知,李阳冰当年对李白之死及其葬地是一无所知的,这正说明李阳冰不在当涂。也正因为李阳冰离开了当涂,所以致使李白死后葬身之地成为历史遗留问题。二、李白的不幸身世,尤其晚年悲惨结局是他葬不择地的又一原因。李白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一生,政治上两次受挫,“花遭两重阳”。特别是从获罪下狱,流放夜郎,遇赦后漂泊流浪,与以前那种“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
羹以饭之”的翰林学士、御用文人的派头截然两样。过去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是何等的富豪;而今“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又变得如此穷困潦倒。晚年的李白贫病交加,政治上受过刑罚,经济上无依靠,生活得悲惨凄凉,至使精神近乎失常。时而若痴若狂,悲矣乎,笑矣乎,多反语,多绝望语,变得“佯狂”了。“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览镜书怀》)这是当时李白自身写照。李白悲惨的晚年自顾不暇,死在异乡又无人问津,只得以近就近草率从葬罢了。至今,李白的卒年还是个谜。唐李华碑文说“年六十有二”,宋曾巩说“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新唐书》说“年六十余”。但是,唐代刘全白、裴敬、范传正所立碑碣以及宋淳 礻 右 二年孟点碑石上均未明确其卒年。可想而知,当年李白死时凄凄惨惨,无人知晓,连个卒年也没有记载,实在令人心酸。李白生前遭难落魄。死后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他是毁誉不一的,从杜甫的“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白居易的“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项斯的“游魂应到蜀,小碣岂旌贤?身殁犹何罪,遗坟野火燃”等诗句可知,李白身后遭到的是萧条的冷遇。甚至连家室也牵累受苦,湮没无闻。按封建礼教,李白为“绝嗣之家”。据李白二孙女所述:父伯禽定居当涂,“以贞元八年不禄而卒,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父存无官,父殁为民;有兄不相保,为天下之穷人”。当年范传正经三四年才访得:二孙女都嫁给农民,“无桑以自蚕,非不知机杼;无田以自力,非不知稼穑;况妇人不任,布裙粝食,何所仰给?俪于农夫,救死而已。久不敢闻于县官,惧辱祖考”(见范碑)。从李白困窘家境可见李白当时地位已一落千丈,名声湮没。沦落诗人冷落墓。李白死去二十八年后刘全白在《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所
述“荒坟将毁”。五十四年后,范传正也是“按图得公之坟墓在当涂属邑”,当时在龙山东麓的旧坟已是“坟高三尺,日益摧圯”,他家里人“力且不及,知如之何”,连范传正亦“闻之悯然”,可见,李白生前寄人篱下,死后一堆荒冢草没了,他一生的结局就是如此。三、李白病逝时,玄宗、肃宗父子已相继去世。安史之乱余波未息,兵荒马乱,暴动四起,饿殍塞途,民不聊生。据《资治通鉴》记载:“岁荒斗米千钱”,“江、淮大饥,人相食。租庸使元载严加剥
削,”“民有蓄谷十斛者,则重足以待命,或相聚山泽为群盗,州县不能制”“百姓残于受贼,乞食者属路”。十年丧乱之后,全国人口减少将近十分之七。当时,当涂也是“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居人若?草,扫地无纤茎”(《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天灾人祸也把当涂破坏无余,百姓逃亡,十室九空,田园荒芜。在这种天下大乱中,李白身不由己,病死当涂,葬不择地的境况是可想而知的。综上所述,足见李白殡于龙山确为“顷属多故”,惜李白为“绝嗣之家”,文献不足,仅他那“十丧其九”的诗而论,难免局限,况且李白诗又多于情。这里仅以陋识浅见,抛砖引玉,祈前辈学长之鸿文高论。

[来源:https://www.libaiwang.com/lb/201208/6672.html ]
诗仙李白网
【和卢侍御通塘曲】
【山鹧鸪词】
【古意】
【草书歌行】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临路歌】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清溪行(一作宣州清溪)】
【玉真仙人词】
【怀仙歌】
相关诗词
李白研究之二十世纪国内研究
李白研究之金、元、明、清研
李白诗文注评(附诗译)
采石李白墓、李白祠、李白衣
附录一 纪念李白胜迹  考述
李白宅
重建李白祠记
李白赋
松江重礻右和李白《姑熟十咏
画李白脱靴图赞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