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李白 >> 诗仙李白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上的交往(节选)
作者:诗仙李白网     更新时间:2012-8-12 11:00:57
载入中…
 
李白杜甫在诗歌上的交往(节选)

 郭沫若
李杜在齐鲁的同游为期并不长。天宝四年秋季,李白南下,杜甫西上,成为了杜甫在《春日怀李白》中所说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定居在西北如古树,李白漫游在东南如浮云。)从此两人便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一别十三、四年,经过了天翻地覆的安史之乱,特别是在李白长流夜郎时及其后,杜甫对于李白的感情是有明显的转变的,那便是由怀念仰慕转变为哀怜惋惜。乾元二年(759)的秋天,在秦州做的《梦李白二首》之二的结尾四句是“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他耽心李白的冤罪,千载难雪,会“名堙没而不彰”。这时杜甫远在秦州,因地方偏僻,消息隔绝,不知道李白的真情实况。其实在杜甫作诗的当时,李白已遇赦放回,在南游洞庭了。同时所作的《天末怀李白》,也是非常隔膜,但也非常哀惋。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他揣想李白流窜夜郎(在今遵义附近)所走的路径可能是经过湖南北部再往西走,故有“投诗赠汨罗”与“冤魂”屈原“共语”的揣测。这虽然揣测错了,但在杜甫做诗当时李白确实在岳阳一带,舟游洞庭,而有“
祒却君山好”那样豪放的诗句。但到后来得到李白的消息,情况便不同了。《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共二百字,可以说是杜甫的李白诗传,对于李白的现状,不仅他的生活,更兼及他的心事,都好象了如指掌了。这首诗对于了解李白和李杜二人的关系上,是一项重要的资料,我想把全诗分段地诠解在下边。第一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昔年”,我认为是开元十八年。李白时年三十岁,第一次出游长安。李白《与韩荆州书》中所谓“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即在此年。“狂客”指贺知章,贺曾自称为“四明狂客”。贺知章是“酒中八仙之游”的第一人。“八仙”中有死于开元二十二年的苏晋,足证“酒中八仙之游”为时必在开元二十二年以前。唐孟癲《本事诗·高逸第三》:“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此说与杜甫诗相为表里,最为可信。又范传正《新墓碑文》云:“贺知章……吟公《乌栖曲》云:此诗可以泣鬼神矣。”《乌栖曲》,有人说是传闻异辞;实际上是贺知章同时见到《蜀道难》与《乌栖曲》。这由杜甫的诗可以证明。“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上句切《蜀道难》,下句切《乌栖曲》,可见孟、范二说正相为补充。《蜀道难》之作有种种说法,有的说是刺严武,有的说是刺章仇兼琼,有的说是讽唐玄宗奔蜀,都是些武断的臆测。胡震亨在《李诗通》里说:“《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必尽有为而作!”又说:“李白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大抵上是正确的,但说为作于开元、天宝间,也只是揣测之辞。应该是李白的少作,作于开元十八年以前,此正足以表示李白的“天才英丽”(苏在李白二十岁时的评语)。诗中极言蜀道东北部的艰险,而未涉及东南部的壮丽,也足证明李白作诗当时对蜀道的认识还有局限。第二段: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这是说到李白在天宝元年(742)第二次入京,受到唐玄宗的重视,做到翰林待诏,在那时做了一些歌颂宫廷生活的诗章。时或白日应诏,到深殿里草拟文诰;时或月夜泛舟侍游,赋诗了无敌手。夺锦袍的故事见《唐书·宋之问传》:“(武)则天幸洛阳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虬锦袍以赏之。”李白既受到重视,如身在天上,即成为所谓“青云之士”,一时趋炎附势的人都来甘拜后尘了。这正是李白在自己的诗里所说的“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当时”是指开元十八年。第三段:
乞归优诏许,遇我夙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李白在天宝三年受谗逐,被赐金放还,杜甫把它说得很轻松。说李白没有辜负自己浮云富贵的志趣,能够宠辱不惊,全身而退。说他们在洛阳相遇,得以亲近,满足了向来的期望。说自己的高谈阔论,蒙李白爱其粗野。说两人都喜欢喝酒,各显出一片天真。在梁园的夜月下酒醉而起舞,这说的是同游梁宋时的情形。在泗水的春风中沿路走,沿路唱歌,这说的是同游齐鲁时的情形。第四段: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稻梁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说李白才气很高,壮志无法舒展。说人生的行路屈折,善人得不到援助。说李白虽俊如祢衡而无一官半职,贫如原宪只是一位书生;因此才下山求出路,想办法糊口。然而物质食粮还未得到满足,而贪污的诽谤喧腾众口。马援从南方运回的薏仁米被人说成为珍珠。估计当时的士大夫们必有人诬枉李白受了永王的重赂,故杜甫引用了马援的典故。李白诗中也有相应的自解:“徒赐五百金,弃之如云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赠韦良宰》),说到赐金的数目,并说到辞赏不受,无疑是为了避谤。但李白的下山被杜甫说成为解决吃饭的问题,杜甫虽然有意开脱,在倔强自负的李白看来恐怕是不会满意的。第五段: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几年遭
服 鸟
鸟,独泣向麒麟。
这一段是指长流夜郎。“五岭”指岭南地带,在唐是流放区域。“三危”在敦煌东南二十里。《尚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祔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三危和五岭都是暗喻夜郎。“三危”句可能会使李白深受刺激,因为这样用典,是把李白比成“四凶”之一的“三苗”了。杜甫是在苦心炼句,以“三”对“五”,但诗是“寄”给李白看的,看到这里,尽管李白如何“放达”,恐怕也不能无动于衷吧。“
服 鸟
鸟”是用贾谊的故事。贾谊被贬谪为长沙王的太傅,作《
服 鸟
鸟赋》以自慰。 服 鸟
鸟据说是不祥之鸟,赋中向此鸟扣问以吉凶及其祸福到来的迟速。鸟回答以一片达观的形而上学的见解,主要是道家思想。这里是以贾谊来比李白。“麒麟”用的是孔丘作《春秋》绝笔于“获麟”的故事。《春秋公羊传》鲁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孔丘闻之,为之流泪。据说麟是“仁兽”,要天下太平、圣人当道,然后才出现。麟之出非其时,故遇害。因此孔丘为之感伤,就把《春秋》的写作终止下来了。《谷梁传》也是这样说。《左传》不同,直到鲁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孔子卒”才结束了。为什么把这个典故用到这儿?在方便上留待下面说明。第六段:
苏武元还汉,黄公岂事秦?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议陈? 前四句都在用典,但用得都很勉强。“苏武元还汉”,是说李白象苏武归汉一样本有脱离永王的存心。“黄公岂事秦?”是说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黄公不肯为秦始皇所用,借喻李白入永王幕府是不愿意的。把永王李比成匈奴,比成秦始皇,比得都有点不伦不类。“楚筵辞醴”也是一样。西汉时楚王刘戊的祖父楚元王刘交对于经学家的穆生很尊敬,穆生不喝酒,但每有宴集都要为他备甜酒(“设醴”)。刘戊即位之后,也照常备甜酒。有一次偶然忘记了,于是穆生就说:这是看不起我,可以走了。他就称病辞退。这个典故也是用来表示李白早有脱离永王的用意。“梁狱上书”用的是西汉邹阳的故事。梁孝王下邹阳于狱,邹阳从狱中上书自陈,文辞典赡,是现存古文中一篇有名的作品。梁孝王得书后,把邹阳释放了。这明显地是用以暗喻李白在寻阳狱中有《上崔相涣》《万愤词》《百忧草》等诗。李白也是被御史中丞宋若思释放了的。“已用当时法”,是说已因罪下狱,受了处分,为崔涣、宋若思所洗刷。但又被长流夜郎,这又出于谁的倡议呢?“谁将此议陈?”的“议”或作“义”,是没有读懂原诗,被后人所窜改的。第七、最后一段: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上两句说李白已经老了,有时在秋月下闲吟;生了病,病有起色,有时在黄昏中的江边上散步。最后两句是劝李白不要埋怨朝廷,让我到天上去问个出路——或者让我们同到天上去问个出路。说得有点不着边际,好象是说要向朝廷请示,又好象是说听天由命。杜甫的这首诗,一向的注家认为是乾元二年(759)秋在秦州所作,但从诗中所叙述的李白情况看来,这样的说法是大有问题的。杜甫在秦州所做的有关李白的诗,如《梦李白》与《天末怀李白》等,对于李白的情形都很隔膜,但这一首却不同了。关于李白的生活近况和心理动态,都好象了如指掌。特别是“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两句,很明显地表明是李白在宝应元年(762),即行将去世的一年,在当涂养病的情形。这诗毫无疑问是这一年的秋天做的。当时杜甫在梓州,但他的兄弟杜占在留守成都草堂,经常在成都与梓州之间往还,因此杜甫对于外界的消息是比较灵通的。诗既是“寄”给李白的,足证他们之间已经有诗札来往。这从李白来说,也要有了定居之后才能有此方便。估计李白在上元二年(761)定居当涂后,便立即有消息寄给杜甫,故杜甫也才能知道他的生活近况和早有脱离永王的心事。不然是无法说通的。准此,第五段的“独泣向麒麟”也才可以得到确切的解释。那无疑是李白把自己的近作《古风》第一首抄寄了给杜甫——所抄寄的当然不止限于这一首,也不止限于诗。《古风》第一首的最末四句上面已经征引过,不妨再引一遍吧: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这儿的“绝笔于获麟”和杜甫的“独泣向麒麟”有如桴鼓之相应,能够说是偶然合拍的吗?诗是“寄”给李白的,李白在去世之前还有相当的时间,不至于看不到它。看到之后,李白会作何感想?我认为有好些辞句很难使李白满意。关于“三危放逐臣”句,上面已经说了,那还只是出于考虑欠周到的语病。还有更重要的关节处,一定会使李白失望。天宝初年李白被谗逐,这在李白是非常遗憾的事,而在杜甫诗中却以“乞归优诏许”一句不着痕迹地带过。不好诽谤朝廷,在杜甫说来自然是“忠”;但对于谗毁者的“贱臣”、“佞臣”——高力士、张盨之流,却未免过于“恕”了。李白下庐山从永王东巡并不算犯罪而是冤枉(皮日休在《七爱诗》中便未涉及此事),他一方面是体贴着唐玄宗的意旨在办事,另一方面也想借永王之力扫荡胡尘,拯救天下苍生;然而杜甫却把它说成为找饭吃而受到处分。这在李白恐怕是更感到意外的。叙述到这里,对于李白《古风》第五十九首——也是最后一首的最后四句,算找到了它的寄意所在。
众鸟集荣柯,穷鱼守枯池。嗟嗟失欢客,勤问何所规?
前两句容易理解。大抵的人(“众鸟”)都在趋炎附势(“集荣柯”),少数穷途末路的人(“穷鱼”)穷得没有出路(“守枯池”)。这“众鸟”与“穷鱼”自然是方以类聚,各走各的路;在这里也暗喻着交道的翻覆——这是诗的重点。后两句译成现代语,便是: 呵呵,你同样是穷途末路的流浪者呵,你勤勤问候我,到底要规戒我些甚么? 这里所说的“失欢客”,不就是在暗指杜甫吗?这首《古风》看来很明显地是李白在接到杜甫寄诗之后做的,也很明显地表明了李白的失望。他所期待着的知己,虽然同处在困境,但并不如十几年前那样的真正的知己了。杜甫最后一首关于李白的诗是《不见》,题下原注云“近无李白消息”,可能是李白死后的第二年——广德元年(763)在梓州做的。估计是李白接到杜甫寄赠的二十韵长诗之后,由于失望便没有再和杜甫通消息;或许也是病到垂危,再没有可能通消息了。但这首《不见》,把杜甫对于李白的哀怜,表现得更无掩饰。
不见李生久,佯狂殊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最出人意外的是“佯狂”(装疯)两个字。估计当时是有人造李白的谣言,说李白发了疯;杜甫为他辨解,说为“佯狂”。但从李白的诗文和行动看来,并看不出李白本人有过什么“佯狂”的痕迹。说他“佯狂”,李白曾在诗里斥为世人的误会。《笑歌行》的末尾有这样几句:
笑矣乎,笑矣乎!宁武子,朱买臣,叩角行歌背负薪。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知佯狂人?
这正从正面来回答了造谣者和附和者,并不是“狂”,而是被“不识”的人误认为“狂”,因此就仿佛“如佯狂”。《笑歌行》和《悲歌行》两诗,自宋代苏东坡以来,专家们都认为“断非太白作”。其实这个断案,下得真是武断。这两首诗,还有其他的诗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之类,彻底打破了“温柔敦厚”的老教条,正突出了李白的积极性的一面,断为伪作是老教条的幽灵在作怪。 (原载《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

[来源:https://www.libaiwang.com/lb/201208/6662.html ]
诗仙李白网
【和卢侍御通塘曲】
【山鹧鸪词】
【古意】
【草书歌行】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临路歌】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清溪行(一作宣州清溪)】
【玉真仙人词】
【怀仙歌】
相关诗词
李白研究之二十世纪国内研究
李白研究之金、元、明、清研
李白诗文注评(附诗译)
采石李白墓、李白祠、李白衣
附录一 纪念李白胜迹  考述
李白宅
重建李白祠记
李白赋
松江重礻右和李白《姑熟十咏
画李白脱靴图赞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