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李白 >> 诗仙李白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李白与安徽六个问题的讨论
作者:诗仙李白网     更新时间:2012-8-12 0:42:06
载入中…
 

 

    李白一生来往游历安徽的次数最多,中间几次寓居于此,并于此走到人生的终点。李白在安徽写作的诗文最多,留下的遗迹和后人建造的纪念景点也最多。李白为安徽奉献了一份丰厚的价值无比的文化遗产,对今天安徽的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发挥着特别重大的作用。对这份遗产安徽各地各界都进行了深入的开发、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以马鞍山成就最为突出。但在对这份遗产的研究、利用上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有些模糊的地方和盲点,有些随意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李白的遗产,有必要对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对其中六个问题在综合有关成果和资讯的基础上,谈一些情况和看法,与关心这些问题的同行和朋友进行讨论。

 

一、李白是否在安徽的南陵奉诏入京?

     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诗很多人都熟悉,诗是七古十二句:“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这首诗是天宝元年李白奉唐玄宗的征召离开南陵前往长安时写的。题目上的“南陵”自唐代以来人们都认为是指宣州的南陵,也自然属于今天的安徽。

    八十年代初有学者提出新说,说这首诗所写的南陵不在安徽,而是在山东。这一新说其实没有多少能够支撑的证据,论者主要是从诗里的“黄鸡啄黍”的风物描写和李白当时的行程找证据,认为这样的风物属于北方,李白四五月在泰山,还有别的事要做,秋季不大可能在江南的南陵。这两个理由都不太能站住脚。但这一说法得到了几位李白研究的老前辈的支持,后来新说的提出者、赞同者还在山东找到几个可能是南陵的地点和地名,有说在任城(今济宁),有说在兖州,有说在曲阜,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后来问题的关键集中到南陵这个地理专名唐代除了宣州外别地还有没有? 2001年的现在也是马鞍山,在纪念李白诞生1300周年的李白研讨会上,南通大学的姜光斗先生在提交的《论李白与安徽的情结》和我提交的《李白与安徽旅游资源的开发》两篇文章中都谈到这个问题。姜先生通过对《全唐诗》的检索,共检出35首诗涉及南陵一词,除少数几例指的是“南面的山陵”、“南面的陵墓”作普通名词用之外,凡是地名一律指宣州的南陵。姜先生的论证是很有力量的。去年12月2日安师大文学院诗学中心的丁放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天宝初年李白奉诏入京地再考辨》中,也使用了姜先生的论据,对南陵地名及相关问题作了综合性考辨,认为李白奉诏入京地确实是安徽南陵,新说找到清代后以致当代山东某些地方村庄叫南陵或可能叫南陵证明南陵在山东,显然是没有效力的。

    我还注意到李白在诗题中九次用了南陵,其它八首确凿无疑都是指宣州的南陵县,不可能就这一首成了另类,一般的作者写文章都讲究体例的统一,何况李白这样的大诗人。说到体例,古人写诗诗题上用地名一般是较大的地名,知名度较高的地名,特定的建筑物和名胜名称,未闻用一个不知名的村庄。最近我在给李白写于安徽的诗文重新进行编年时又发现一条支持安徽南陵的有力证据。李白天宝十二载专程来游宣城,来宣城后,他赠诗给宣城郡司户崔文说:“惟昔不自媒,担簦西入秦。······一去已十年,今来复盈旬。”(《赠崔司户文昆季》)李白是天宝元年入京的,与写诗时正隔十年整。说“今来”是指来宣城,南陵时属宣城郡,这正证明了十年前他是由此地前往京城的。

    确认李白由安徽的南陵入京,这是李白生平上一件大事,自然要弄明白。弄明白这件事,为李白在安徽所写的诗文进行编年也有意义,这是李白以安徽为游历目的地的开端。当然弄明白这件事对宣城旅游开发、对南陵旅游开发利用李白的资源更有意义,特别是南陵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打出李白这个招牌来了。

 

二、李白游历安徽有多少次?游历了哪些地方?各有几次?寓居过哪些地方?

    李白游安徽的次数这个问题不少介绍李白与安徽的著作、文章和各地导游小册子中都给出了数字,但说法不一,往往夸大,显得较为混乱。我通过编《李白安徽诗文写作时地新编》把这个问题算是搞得比较清楚了。“游历安徽”或曰“游安徽”可以用两个标准加以界定:一是以到过为准,只要经过安徽都算;二是以游历目的地为准,就是某次旅游有目的到达某地,只是经过没停留不算。如果从前一层面计算,李白来安徽次数就太多了,安徽处于中国中部,李白一生东西南北漫游都要经行安徽。李白沿长江由西到东,由东到西,至少四个来回,沿大运河由北到南,由南到北,差不多三个来回,这样就可能有十三四次了,显然以此为准计算不合适。这样经行式的游历,也没有留下多少确切的记录,江上之行还写有几首诗,而走大运河、淮河基本无记录可寻。我认为应以目的地为准,而且要有李白自己的诗文和别的可信的文物、文献证明。我在《李白安徽诗文写作时地新编》中已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李白游历安徽大约五次:第一次是天宝元年前后寓居南陵,然后由此奉诏入京;第二次天宝六载由金陵来安徽,至九载,游历了皖东当涂、历阳和县,皖西潜山、霍山、寿春、庐江郡合肥等地,时间四年;第三次天宝十二载由梁园来宣城,至十五载,游历了皖南宣城、当涂、泾县、南陵(包括繁昌、铜陵)、秋浦(贵池,包括石台西部、东至北部)、青阳(包括九华山),时间四年;第四次至德二载避地卧病皖西的宿松、太湖(包括岳西),时间较短;第五次上元二年赦归,游历了宣城、泾县(包括太平、黄山、石台东部),最后定居当涂,时间两年。这五次是可以确定的。

还有几次经行安徽留下诗作的,江行较多,有诗记地的有天柱山、长风沙、天门山、牛渚,还到过皖北的砀山、亳州,这都是途经,而不是游历目的地。由此也就知道了安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大部分地区李白都到过。李白在安徽游历经过十年以上,游历的范围和时间远高于李白在其它地方的游历。上面我介绍了李白到过淮南的寿州、淮北的亳州,这是许多李白研究者未曾注意到的。

    李白到过原以歙县为首邑的徽州六县吗?据地志和笔记小说记载似乎到过,如歙县、黟县、婺源有关于李白的一些传说、纪念建筑和地名,歙县还流传有李白的诗,但都不可信,李白的足迹到过黄山的白鹅岭,黄山的东南他没有到过。

由我的《李白安徽诗文写作时地新编》也不难统计出李白在各地游历的次数。这里要分清李白在一个大的旅行时段以某地为中心短时出入,不能另计为一次,如宣城,天宝十二载到天宝末李白的旅行基本是以它为中心的,只能记一次,最多记两次,而不能反复计。这里把李白游历一次以上的地点开列于下:当涂四次,宣城三次,泾县三次,南陵二次,秋浦二次。以当涂最多,如果算上江行路过还要多些。而当涂之外的各地在作旅游介绍时往往把数字说得很大。

    李白在安徽居留的地点上面已说到有南陵,这是最早的寓居地,然后是宣城,天宝十二载至十五载,时间跨度四年,流放归来后还到过这里的居所,最后两年定居当涂。天宝十三载游秋浦还在那里寓居了近一年时间,这是许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李白终老当涂,前后还有三个寓居地,这也是别处所无的。

 

三、李白在安徽写有多少诗文?可以确认的在各地写作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李白安徽诗文写作时地新编》共编入李白诗188首,文9篇,这就是李白在安徽写作的诗文数量,这个数量是很大的,李白在安徽写的诗占其诗歌总量近五分之一,文占其总量超过十分之一,这个比例远远高出他在各地写作的诗文总量比。

在具体到安徽各地写有多少,查查《新编》数量也就出来了。再把这些数字开列如下:当涂诗48首、文5篇,宣城诗39首、文4篇,泾县诗18首(其中2首应属太平、1首应属石台),南陵14首(其中8首属铜陵),秋浦(贵池)41首,青阳3首(2首属九华山),宿松4首,太湖2首(司空山,应属岳西),庐江郡(合肥)6首,寿春1首,砀山1首,江上作5首。以诗文总量来说,第一是当涂,第二是宣城。

 

四、李白游历、寓居安徽的动因何在?

    动因主要应该是以下四点:一、游山玩水,二、访道炼丹,三、偶像崇拜,四、干谒避难。

    游山玩水意图很突出,第二次由金陵来当涂就是当涂一带江天美景把他吸引来的,他的《自金陵泝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这首诗的题目就清楚的表现出来了。白璧山在当涂,白璧山到天门这一段江景叫他流连忘返,开始了对安徽的第二次旅游。第三次来宣城他也有一首似乎旅游宣言的诗,题目叫《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是敬亭山和陵阳山水引导他开始第三次安徽之旅。安徽许多好山好水都被他游遍,有不少是他首次游览,还有的山名、景点名称是他命名的,我在《李白与安徽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文中,将李白的游踪、对安徽景区的描写、开发概括为:三座名山、两条山水旅游带、两大风景名胜区、其它景点。三座名山就是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两条山水旅游带就是泾川山水旅游带、清溪秋浦山水旅游带,两大风景名胜区就是宣城和当涂马鞍山。其它景点就更多了,如五松山、司空山、八公山、长风沙等。

    访道炼丹的意图在第三次表现最为突出,他亟不可待的想游览陵阳山水,就是因为在陵阳有他崇拜的仙人陵阳子安,宣城麻姑坛还有他崇拜的麻姑仙子、琴溪有炼丹方士琴高。他表示要追随古代的列仙炼丹学道。他来宣城次年真的到秋浦清溪和道友权昭夷等人进行了一年之久的炼丹活动,以后一直念念不忘。流放回来后,他还到了陵阳山,登上天柱石,和韩愈的叔叔韩云卿商量到黄山隐居学道。前后几次他也有寻仙访道的举动,初次来当涂他就到横望山南朝高士陶弘景的住地去拜访隐士、道士,他还到历阳看望过道士,留下了手迹(见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他的庐霍之游也与此有关。在他的安徽之游中交往的道人、隐士、学道者、僧人就有十六七位。

    偶像崇拜,他的偶像就是南朝齐代诗人谢朓,谢朓在宣城当太守,又多次过往当涂、皖江一带,他在这些地方写的诗最多,题材又多山水,写得清新秀丽,最为李白赏识。李白往来宣城、当涂两地最多,谢朓留在这两地的遗迹差不多他都有题咏,他的诗也多次化用谢朓的诗句,融合谢朓诗的意境。清人王士祯《论诗绝句》云:“白紵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这是大家熟知的,其实晚唐的徐寅早就写过:“旧隐不归刘备国,旅魂长寄谢公山。”意思一样,都是说他长期在这些地方流连,最后终葬此地,是因有谢公这个偶像在。

    干谒是指在谋仕和谋生上向别人乞求,李白游安徽除第一次外都是出走长安后,基本上没有谋仕的诉求,谋生是当务之急,因还山得到皇帝的赐金是有限的,已无别的生活来源,为了养家活口和自己不菲的生活消费,他不能不乞求别人主要是各地官员的资助。从李白在安徽所交往的人来看,以官员居多,三十六七位,几乎各州县的官员都有。他还攀结上身为宗室的庐州太守吴王李祗,看来效果不错,这位吴王可能很给他情面,七八年之后还请李白给他草拟上奏皇帝的章表,可见他们的交情,当初李白可能得到他不少接济。我还发现,这期间李白与李姓官员来往较多,有六位,其中三位是当涂前后县令,在这三位县令任职时他都来过,最后一位是李阳冰,大家都知道。他和他们都攀上了本家,称他们为从叔、族叔,这样称呼不一定就是他的辈分低 他和吴王其实是同辈,而自称“小子”,这样做,无非是取得同情。在赠给干谒对象的诗中乞求的话很多。大诗人李白一方面不愿意摧眉折腰事权贵,傲气十足,一方面又要低声下气乞求资助,显得俗气,看似可怪,其实不奇怪,看在什么环境下,为了生存,也不得不捏软铁打的腰板。避难就是安史乱后,他卧病宿松、司空山,其实就是避难。晚年无所依靠来投靠从叔李阳冰,也可以说是避难。

    以上是李白频繁来游安徽的几点动因,这是他的主观意图,明确的动机,还有一客观情况、客观条件,就是安徽的区位特点,前面已讲到,安徽位居一国之中,南来北往、东奔西走都要经过这里,来这里挺方便,这也是李白频繁到这里的一个附带原因。

 

五、可以查考的安徽历史上李白遗迹、纪念景点有多少?哪些遗迹、纪念建筑唐宋时期文献就有记载?

    李白遗迹和纪念景点安徽各地很多,后世方志和其它文献有大量记载,主要集中在皖南、皖西地区。下面由东到西作一介绍。

    当涂。当涂是李白的终老之地,最著名的遗迹就是李白墓。李白墓有两处,一在青山,一在采石。青山李白墓为唐元和年间由龙山迁葬,采石李白墓为衣冠冢,也修于唐代。采石李白的纪念建筑最多:现在的唐李公青莲祠始建于明代,前面是太白楼(又名谪仙楼),后面是太白祠。临江峭壁上有捉月亭,下为捉月台,又名捉月亭、醉月亭、联璧台,此处又有暮云亭、问月亭、赏咏亭、峨眉亭又名蛾眉亭。李白题咏的横江馆亦在此不远处。采石北数里白璧山下有思贤港,纪念李白在此观赏江景。当涂城区也有不少李白纪念景点:先贤祠、脱靴亭、十咏亭。还有李白题咏的清风亭、姑熟亭,清风亭后迁采石太白祠。

     宣城。李白纪念地、景点多与谢脁联系,可以说凡是谢脁纪念处,必有李白在焉,如叠嶂楼、高斋。关于李白的景点还有:二仙祠又名二仙堂、五贤祠又名五贤堂、宛溪馆,双溪阁,响山亭。敬亭山有拥翠亭,又称独坐亭、独坐楼,还有最高亭、沃洲亭等。

    泾县。泾县的李白景点集中在水西和桃花潭一带。水西有云锦堂、回澜阁、绿竹亭、凉风阁、凌风台、秋霜阁。桃花潭及其附近李白的景点大多与汪伦有关,有放歌台、踏歌岸阁、谪仙楼。放歌台石壁据说有“天宝十五载三月李白偕汪伦寺僧”的石刻题记。遗迹还有:太白滩、钓隐台、叠玉墩,震山有太白祠。

    太平黄山。李白遗踪和景点一在黄山东北轩辕峰附近,一在山南温泉附近。轩辕峰附近有问余亭、太白书院,温泉至汤岭道中,有醉石、鸣弦泉,其旁还有洗杯泉。鸣弦泉、洗杯泉皆有行书石刻,传说为李白所题。北海有奇石梦笔生花,传说李白游狮子林,挥笔题诗,掷笔成之。

    南陵县。县城有太白祠、太白井、太白新酒坊,在李白寓所附近。

    铜陵。有两太白祠,或称太白书堂,一在五松山。一在横港矶(即阳山矶)。

    贵池。留有李白遗迹和景点很多。有两太白祠,一太白楼,太白祠一在苦竹岭,一在白笴陂,太白楼在水车岭,水车岭又称翰林山。前一地点在清溪河畔,后两地点在秋浦河上游,因当时县城离此处不远,李白在这里的活动也较多。这些地方还有不少李白遗迹,苦竹岭附近有响水峰、响水庵、青莲庵,白笴陂有“太白长啸处”摩崖石刻,有青莲洞。白笴陂东不远处为石门,据说即参与《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高霁的住处,其地有“桃花坞”大字石刻,据说其旁有小字题刻 “同李太白在此游”、“高霁题”、“唐天宝庚寅岁”诸字。清溪有太白钓台,在江祖石。清溪附近的齐山有翠微亭、弄水亭,据说是杜牧取李白诗意命名。池州官署还有如剡亭,取“山川如剡县”意。

     九华山。太白书堂,又称太白祠,在东崖,旁有太白井,又称太白泉、太白洗砚池。又有金沙泉,在神光岭,亦传为太白洗砚处,崖上刻“金沙泉”三字,传为李白书。

     石埭。太白书堂,又称太白祠,在杉山镇国禅寺北。此地在秋浦白笴陂南,李白当乘兴放游至此。

     东流。今属东至,时属秋浦,有太白书堂。

     望江。太白书堂,在城西值雪山,志云李白避禄山之乱于匡庐、司空间,往来雷池,值雪,于此筑室读书。李白的诗文中无望江的记录,但望江在宿松东旁,濒临长江,经行其地自在情理之中。

     宿松。宿松城南南台山有太白读书台,旁有对酌亭,传为与闾丘县令对酌处。李白还有几处遗迹与闾丘县令有关:清风亭、清官潭。饯客岭,距潭不远,据说是闾丘县令为李白饯行之处。城东北鲤鱼山有聪明泉,传李白游此见清泉涌出,勒石名之。

     太湖。城北四十八里独阜山,有摩崖石刻“陇西”二字,相传李白曾避地于此。太白书堂,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司空山(今属岳西),书堂前有翰墨泉、洗墨池,明人于此有“太白仙踪”石刻。

     潜山。莲字崖,在天柱山下谷口,传为李白题咏处。

     李白的游踪到达长江以北除了前面介绍的皖西数处外,还有和县和合肥。和县时为历阳郡治所,与当涂仅一江之隔,《横江词》、《望天门山》所写皆兼及西江和县风光。李白还到和县西四十里的鸡笼山凭吊武则天时的横南将军勤思齐故宅,作《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此故宅后来成为历阳一大名胜。李白在合肥淹留了一段时日,还留下了六首诗,但此处未留下李白遗迹。淮河和汴河自是李白南来北往经行路线,也未留下旅泊的记载,比较确切的一处是砀山的宴喜亭。

     据李白本集诗文查考及古今学者的考论,李白的行踪未曾越过黄山到达当时的歙州即后来的徽州,但此地很早就有李白往游其地并留有诗作的传说记载,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的《续仙传》,谓李白曾前往歙县城阳山寻访仙人许宣平,不遇,题诗于许宣平庵壁。于是此地就产生了一些有关李白的遗址和纪念景点:青莲渡、太白楼、碎月滩。黟县亦有类似传说,谓李白访许宣平不遇,遂往游黟县,甚有题咏,遂有霭峰、墨岭、钓台或称钓滩、桃源或称小桃源这些名胜,黟县城内还修建了太白楼。另外较远的徽州县份婺源(今属江西)也有太白渡遗迹。

     李白在安徽的遗迹及纪念建筑应当说产生很早,有的遗迹当确认于李白当代,有的据得名之由也是在唐代,但或者由于文献记载不及时,或文献亡佚,因此很多遗迹及建筑早期出处已无法查考了。这里尽量从唐宋文献中查考其早期留存。当涂的两座李白墓都是修建在李白去世后不久,青山墓有范传正碑证明,采石墓有白居易诗证明(《太白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两座墓葬前当早有享堂、祠堂,宋代后许多文献都写到当涂的太白祠,青山的祠堂在北宋文献中多见,采石的相对晚一些。当涂或宣城在李白去世后还留有他的住宅、寓所,裴敬《李公墓碑》云:“余尝过当涂,访翰林旧宅。”陆龟蒙《怀宛陵旧游》诗说:“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李白楼当然不可能是李白建造的,应是寓所。九华山太白书堂见于宋初《太平寰宇记》卷一百〇五,据其描绘,此处建筑不晚于晚唐。宋代的文献中还记载了李白的遗迹和建筑二十几处。当涂十咏亭,见李觏《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三十七。清风亭,见郭祥正《青山集》卷四。峨眉亭,见郭祥正《青山续集》卷一。蛾眉亭,见吕殊《敏斋稿》。捉月亭,见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卷一。捉月台,见吴芾《湖山集》卷九。醉月亭,见刘鉴《立雪稿》。暮云亭,见赵公豫《燕堂诗稿》。宣城的叠嶂楼、双溪阁、高斋,见王十朋《梅溪王先生文集》前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libaiwang.com/lb/201208/4956.html ]
诗仙李白网
李白诗歌的独特艺术个性
自由精灵的飞翔——李白《梦
宋人对李白的评价与时代典范
李白《古风》(其一)再探讨
论杜甫在东鲁时期与李白的交
李白诗中的女性生活习俗和命
感觉李白
道教徒对高僧的礼赞——李白
李白题画诗作的审美意趣
李白七言歌行成就述要
相关诗词
李白诗歌的独特艺术个性
自由精灵的飞翔——李白《梦
宋人对李白的评价与时代典范
李白《古风》(其一)再探讨
论杜甫在东鲁时期与李白的交
李白诗中的女性生活习俗和命
道教徒对高僧的礼赞——李白
李白题画诗作的审美意趣
李白七言歌行成就述要
李白何时初入长安考辨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