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唐诗

宋词

元曲

诗人

诗经

古诗词

  您现在的位置: 诗词大全网 >> 李白 >> 诗仙李白网 >> 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李白诗在宋代的编集与刊刻
作者:诗仙李白网     更新时间:2014-04-23 09:49:18
载入中…
 
作。”[7]这个评价是中肯的。宋敏求本第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七卷分別收录了魏万《金陵酬翰林谪仙子》、崔宗之《赠李十二》、崔成甫《赠李十二》三首詩。这些都是他人赠李白的诗作而非李白诗歌,却被宋敏求编入李集中。又据郁贤皓、尹楚兵《李白诗的辑佚与辨伪》一文[8]可知,宋敏求所编李白集中可以确定为他人之作的还有岑参王昌龄高适、唐玄宗等人的诗作。宋敏求本是先诗后文分类本。这里边分类因为遵循的标准不一,导致有些诗文分类混杂,显得不够科学与严谨。以诗歌为例,某些是按照题材划分,某些又是按照体裁归类。对集中重出诗歌不能做出判断,以致后人无所适从。宋氏在编集时,将魏颢本、乐史本、王溥家藏本以及《唐类诗》中的类目做了调整,体例虽然趋于完整,但让人不知魏、王本的原貌,内容显得紊乱。王琦在《李太白全集跋》中就批评道:“论太白诗集之繁富,必归功于宋,然其紊杂亦实出于宋。盖李阳冰所序《草堂集》十卷,出自太白手授,乃其真确而无疑者也。次则魏万所纂《太白诗集》二卷,当亦不甚谬误。乐史所得之十卷,真赝便不可辨。若其他以讹传讹,尤难考订。使宋当日先后集次之时,以阳冰所序者为正,乐史所得者为续,杂采于诸家之二百五十五篇附于后,而明题其右。自某篇以下四十四首得自魏万所纂,自某篇以下一百四首得之王文献家所藏,自某篇以下若干首得之唐类诗,自某篇以下得之某地石刻,自某篇以下若干首得之别集,使后之览者信其所可信,而疑其所可疑,不致有鱼目混珠、碔砆乱玉之恨,岂不甚善。乃见不及此,而分析诸诗,以类相从,遂尔真伪杂陈,渭泾不辨,功虽勤也,过亦在焉。”虽如此,宋敏求本还是对李白诗文的保存与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首次对李白诗歌进行了分类整理,將李白詩歌分为二十一类,改变了從唐代以来李白诗零落散乱无系统的状态。乐史编《李翰林集》二十卷虽已佚失,但宋敏求編纂的《李太白文集》前二十卷基本上照录乐史本《李翰林集》,从中可以窥知《李翰林集》的旧貌,对研究李集版本很有益处。

宋敏求编集的这个《李太白文集》三十卷本稍后流到太平州司法参军曾巩手中。曾巩本人对宋敏求本“未考次其作之先后”的缺点很不满意,于是他依照李白生平行踪的先后时间,对宋敏求本所收诗篇逐一进行了考辨。他在李白诗每种分类的题下,注释李白行踪时间,以示李白诗歌编年之意,因此使得李白诗集的体制更加趋于严整。曾巩《李白诗集后序》云:“《李白诗集》二十卷,旧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已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9]他对李白诗的編次是在宋編本基础上所进行的。大致说来是在李白诗每类之中考订出诗歌写作的先后顺序。从这个意义上说,曾巩是第一次对李白诗歌进行编年的人,这样做有利于研究李白其人其诗。李致忠《宋版书叙录》对曾巩的这种贡献做出了评论:“此为现知仍有刊本传世的最早的李集。此集所祖,函有魏颢《李翰林集》的旧第,有乐史所编《李翰林别集》的旧观,收集最为宏富,在李白诗文集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10]曾巩不是对全部李白诗作出了编年,而是从第六卷歌吟类开始到诗集的卷末哀伤类。其中有些编年明显错误,但它对李白诗集的保存和流传方面却是作出了贡献,对研究李白诗文的编年提供了最早的依据。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曾巩编次的这个李白集,书名、卷数、篇数都有出入,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偏偏是他自己的序。除了上引《曾巩集》卷十二《李白诗集后序》外,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也收有《李太白文集后序》,曰:“《李白集》三十卷,旧歌诗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五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又宋咸淳本《李翰林集》卷首曾巩《李翰林集序》云:“《李白诗集》二十卷,旧七百若干篇,今九百若干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三个版本上的曾巩序,竟然有如此多的文字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序名不同,分别是《李翰林集序》、《李太白文集后序》、《李白诗集后序》。其次是书名、卷数不同,分别是《李白集》三十卷、《李白诗集》二十卷。再次是篇数不同,蜀刻本作“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着六十五篇”,咸淳本作“旧七百若干篇,今九百若干篇”,一个是确数一个是约数。詹锳《李白集版本源流考》一文认为宋蜀本所收诗文与曾巩序吻合,而咸淳本比宋蜀本收诗文要少,故而咸淳本修改了曾巩序的文字,将“七百七十六篇”改为“七百若干篇”,“千有一篇”改为“九百若干篇”。[11]也有可能曾巩编次的李白集仅仅是《李白诗集》二十卷,不涉及到文集,故他在序中称为《李白诗集》二十卷。对宋敏求、曾巩编定的李白集,詹锳《李太白集版本叙录》一文有精彩的评论,其云:“综合以上各本观之,论李集之繁富,必归功于宋敏求,然其真伪杂陈,亦自敏求始。宋氏以前各本俱已失传,居今之世而欲辨李诗之真伪实难言也。若夫李诗编次,则分类出于敏求,考次出于曾巩,而分体出明人之手。宋氏分类碎杂无足观,明人分体亦一时风气所趋,居功多者以南丰曾氏为最。惜其用力尚未深至,仅寓先后于各类之中,而未能通体为之编年。后之注家不明斯旨,肆意颠乱,无复旧貌。”[12]

由宋敏求增订、曾巩编次的《李太白文集》三十卷本虽然大致编定,但当时似未刊行。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临川晏知止出守苏州,得到了宋、曾的编定本,将此书授与信安毛渐校刊于苏州,世称苏本。毛渐在《李太白文集跋》中对宋敏求、曾巩、晏知止三人在李白集的编撰、考订、刊刻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其云:“临川晏公知止字处善,守苏之明年,政成暇日,出李翰林诗以授于渐曰:‘白之诗历世浸久,所传之集,实多讹缺。予得此本,最为完善,将欲镂版,以广其传。’渐窃谓李诗为人所尚,以宋公编类之勤,而曾公考次之详,世虽甚好,不可得而悉见。今晏公又能镂版以传,使李诗复显于世,实三公相与成始而成终也。元丰三年夏四月,信安毛渐校正谨题。”[13]这可以说是宋代编集《李太白文集》的第一个刻本。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七著录《李翰林集》二十卷为乐史编集本,但赵希弁《附志》卷下著录《李翰林文集》三十卷,曰:“右唐李白太白之文也。《读书志》云二十卷,希弁所藏三十卷,以常山宋敏求、南丰曾巩序考之,则三十卷为是。然第一卷乃李阳冰、魏颢、乐史三人所作序,李华、刘全白、范传正、裴敬四人所作志与碑,第二卷以后乃白诗文云。”[14]这里有一个问题,赵希弁藏的这个《李翰林文集》三十卷不是曾巩编次的《李太白文集》三十卷,理由如下:首先是书名不符,赵藏本名为《李翰林文集》,曾巩本名为《李太白文集》。其次编次不同,赵藏本第一卷为序跋、碑志,从第二卷始为李白诗文。曾编本前二十卷为诗歌,后十卷为杂著,前列各家碑序。赵希弁所藏的可能是宋蜀刻本,然书名有异。

 

                            

 

正是由于宋敏求的广泛收集汇编、曾巩的详细考订次序、晏知止的慨然楼板刻印共同促成了《李太白文集》的问世与流传,使得《李太白文集》三十卷本基本定型,直接影响了后世李白集的编撰与刊刻,具有重要意义。苏本今虽不存,但依据苏本翻刻的宋本尚有几种,最著名者当属宋蜀本《李太白文集》三十卷。现存宋蜀本《李太白文集》共两部,分别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国静嘉堂文库收藏。国图所藏学界定为蜀甲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定为蜀乙本,为同一版本。蜀甲本缺卷十五至二十四,由康熙五十六年缪曰芑影宋刻本补配。蜀乙本卷数完整,在清代曾历经徐乾学、黄丕烈、蔡廷相、汪士钟等藏书大家收藏,留下了诸多藏印。后归湖州皕宋楼主人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六十八著录。光绪三十三年,陆氏藏书以十万元售与日本岩崎氏之静嘉堂文库,其中包括这部蜀乙本。一九八五年巴蜀书社将此书影印出版,才使国人一睹其风貌。

宋蜀本从避讳字上来看,宋讳避至“桓”字,自“构”字已不避,应该刊刻于北宋末年。从时间上早于宋咸淳本,与宋蜀本《骆宾王文集》属于同期刻本,为晏知止苏州刻本的第一传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宋蜀本半页十一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前目录后诗文,末尾附宋敏求、曾巩、毛渐三序。卷一收录李阳冰、魏颢、乐史、李华、刘全白、范传正、裴敬等人的序、记共七篇。从第二卷至第二十四卷收录李白歌诗,按古风、乐府、歌吟、赠、寄、别、送、酬答、游宴、登览、行役、怀古、闲适、怀思、感遇等二十一个类别排列。第二十五卷至第三十卷所收为杂著,计有古赋八篇、表三篇、书六篇、序二十篇、赞十六篇、颂二篇、铭二篇、记一篇、碑五篇、文二篇,合计为六十五篇。宋蜀本因为是翻刻的苏本,故苏本中的误收诗此本照录不误,魏万《金陵酬翰林谪仙子》,崔宗之《赠李十二》,崔成甫《赠李十二》都在书中。如果剔除这三首诗,则宋蜀本实收诗歌九百九十八篇,文章六十五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说:“别有蜀刻大小二本,卷数亦同,而首卷专载碑、序,余二十三卷歌诗,而杂着止六卷。”[15]所记与现存宋蜀本完全相同,他说的“蜀刻大小二本”可能是两种蜀刻本,虽然卷数同为三十卷,但板式与内容应该有所出入。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七:“近蜀本又附入左绵邑人所裒《白隐处少年所作诗》六十篇,尤为浅俗。白天才英丽,其辞逸荡隽伟,飘然有超世之心,非常人所及,读者自可别其真伪也。”[16]晁氏所记的是另一种蜀本,与翻刻苏本的宋蜀本相比,多了《白隐处少年所作诗》六十篇,可能很多是附会之作。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还著录了一种三十卷本的《李翰林集》:“家所藏本,不知何处本,前二十卷为诗,后十卷为杂著,首载阳冰、史及魏颢、曾巩四序,李华、刘全白、范传正、裴敬碑志,卷末又载新史本传,而《姑苏十咏》、《笑矣》、《悲来》、《草书》三歌行亦附焉,复著东坡辩证之语。其本最为完善。”陈振孙这个家藏本与宋蜀本相比,具有以下不同之处:首先是书名不同,家藏本为《李翰林集》三十卷,宋蜀本为《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其次是编次不同,家藏本卷首载李阳冰、裴敬等人序、碑记八篇,包括曾巩序。书末附录《新唐书李白传》、《姑孰十咏》与《笑矣》、《悲来》、《草书》三篇歌行,同时附苏轼有关这几篇诗歌的辩证之语。前二十卷为诗歌,后十卷为杂著。宋蜀本将李阳冰、裴敬等人的文章收入卷一正文中,而将曾巩序放在书末尾。第二至二十四卷收录李白诗,第二十五至第三十卷收李白文,没有附录《新唐书李白传》以及《姑孰十咏》等诗。从编排体例来看,家藏本应该是源于曾巩编次本,而且有所增订。李子龙《陈振孙家藏本<李翰林集>源流补述》一文[17]认为家藏本编刻于北宋元丰三年至北宋末,所用底本为曾巩编次本,地点就在当涂县,而且这个家藏本即是南宋咸淳本的底本。清代藏书家钱遵王也收藏一部《李翰林全集》三十卷的残本,类似于家藏本。其《读书敏求记》卷四:“太白集宋刻绝少,此是北宋镂本,阙十六卷之二十,二十六卷之三十。予以善本补录,遂成完书。前二十卷为歌诗,后十卷为杂著,卷下注别集,简端冠以李阳冰序,盖《通考》所载陈氏家藏本不知何处本,或即此耶。”[18]从内容来看,钱曾收藏的这部北宋刻本《李翰林全集》三十卷,应该就是陈振孙的家藏本,或者是据家藏本翻刻的宋本。这是因为在南宋咸淳本之前,当涂县就有过刊刻李白集的实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之《记舒州司空山李太白诗》云:“当涂太白集本,元无此诗,因子中录寄,郡守遂刻于后。”[19]又光绪三十二年吴隐影宋本《李翰林集》卷末收录了舒州司空山这首李白诗,同时附有绍熙元年开封赵汝愚的题词。这两条材料说明在北宋元丰三年到南宋咸淳年间,当涂县即有刻印李白集的事实。周必大说的“当涂太白集”有可能就是陈振孙家藏本,而且在绍熙年间,因为周子中发现了这首《司空山瀑布诗》,当地的郡守在重刻李白集时,特意加入了这首诗,并且收录了赵汝愚的题词。对于陈振孙家藏本,万曼《唐集叙录》评论说:“其实这却是一个为庸俗所乱的坊本,和晁公武所见的蜀本类似,掺入了一些膺作的。”[2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http://www.libaiwang.com/lb/201404/19100.html ]
诗仙李白网
试谈李白诗的戏剧因素
青山长在,典范长存
李白诗在宋代的编集与刊刻
DOC文档下载:苍南县2012年高
PDF文档下载:如果你是一个敢
DOC文档下载:九江、庐山、含
DOC文档下载:主题单元教学实
PDF文档下载:西昌米线没有柠
PDF文档下载:【国情文化讲座
DOC文档下载:第二章作品之五
相关诗词
试谈李白诗的戏剧因素
PDF文档下载:李白-关山月
PDF文档下载:李白求仕心理在
PPT文档下载:李白的诗静夜思
DOC文档下载:李白诗词赏析
PDF文档下载:李白女性诗歌美
PPT文档下载:李白简介李白故
PDF文档下载:李白写圯桥的两
PPT文档下载:李白(701&mdas
PPT文档下载:李白是唐代有名
诗词名人
 李白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林徽因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陆游   孟浩然
 刘禹锡   温庭筠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王昌龄   张九龄
 陶渊明   欧阳修
 陈子昂   王维
 韩愈   柳宗元
 屈原   曹操
诗词鉴赏
SQL查询错误
Copyright 2012 © 诗词大全网(www.shic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